我們人體幾乎遍佈著神經,這些神經就好像綿密複雜的電線一般,傳導著各種訊號。從我們的腦幹及脊髓分出來的神經就稱為周邊神經,這些神經由大而小,漸漸的分散到我們身體各處。當這些組成神經的成分產生病變時,神經就無法正常地傳遞訊號,或是產生不正常的訊號,症狀因此而生。好心肝門診中心兼任主治醫師、臺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楊智超,曾在《好健康》會刊撰稿時表示,當掌管感覺的神經出問題時,可能就會出現麻木、刺痛、感覺遲鈍等現象;當掌管肌肉運動的神經出問題時,肌肉就會無力,日子久了肌肉也可能會萎縮;當掌管自律神經系統的神經出問題時,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或溼熱、排汗困難、姿勢性低血壓、性無能、大小便機能失調等現象。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的原因非常多,這些原因包括遺傳因素、代謝異常(如糖尿病)、免疫失調、感染、外傷、藥物及毒物等等。神經科醫師需靠病史、神經學檢查、各種生化及神經傳導或肌電圖的數據來幫病患找出原因,進而對症下藥。針對病因的治療是最根本的,否則神經就會持續性地的被破壞,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傷。除了針對病因的治療,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治療也很重要。周邊神經病變帶來的疼痛稱為神經病變痛,使用一般的止痛藥效果不好,而必須使用以下幾類的藥物:●抑制疼痛上傳訊號:鈉離子及鈣離子通道調控劑,主要為抗癲癇藥物、抗心律不整劑、局部麻醉劑(lidocaine的貼布)、三環抗憂鬱劑(有部分調節鈉離子通道功能)、NMDA及NK接受體拮抗劑。●加強下行疼痛抑制:三環抗憂鬱劑、新一代抗憂鬱劑(SNRIs,SSRIs)、麻醉性止痛藥(narcotics)。這些藥物需由醫師依據每個人病情不同給予處方,總之,如果有「麻」煩上身的話,那就趕快看神經科醫師吧。
- Dec 04 Tue 2018 21:16
嚴凱泰辭世/黑人:籃球界痛失一位巨人
留言列表